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名医养生 >

短缺药如何不短命

时间:2017-12-14 17:21:13

短缺药如何不“短命”

养生之道网导读:“今年3月,用于治疗消化道和乳腺等肿瘤的氟尿嘧啶注射液,基本无法从制药厂提货了,库存也仅能维持几天。”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童本定一提这件事依然不能平......

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对确保药品安全有效、质量可靠、供应及时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,具有重要意义。然而,由于长期以来定价机制、原料供应、技术标准升级等原因,很多地区临床必需产品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现象时有发生。对此,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定点储备制度和动态监测体系,力破短缺药供应瓶颈,全省药品配送率连续多年均在96%以上,居全国前列。

部分廉价药开工难以为继

“今年3月,用于治疗消化道和乳腺等肿瘤的氟尿嘧啶注射液,基本无法从制药厂提货了,库存也仅能维持几天。”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童本定一提这件事依然不能平静。这种药的疗效不可替代,而更换治疗方案将导致部分药品费用明显提高,引发矛盾。

这样的救命药,为什么会断货呢?生产厂家曾向童本定大倒苦水:随着人工等成本逐年提高,原来一支不到2元的售价“卖一支亏一支的钱”,开工实在困难。

2015年6月之前,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由物价部门制定药品很高零售价,有的药品十多年都没调过价,而企业原料、人工成本却在上涨,可谓无利可图,只能选择停产,有的维持生产也多是为了保住市场。

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招标事务部经理李剑铭介绍,该公司生产的阿米卡星为市场竞争激烈的抗生素药,2009年以接近成本的0.8元/支中标,纯属微利。然而,在过去7年间,药品原料价格从659元/公斤涨到现在的1656元/公斤,2013年就已亏损,到2015年该品种年亏损额达100多万元。“为了减少损失,不得不减量生产,勉强维持一定的市场配送。”李剑铭说,对招标期间无法保证供应而遭遇一些地市考评扣分有心无力,只得上报主管部门。

对此,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表示,临床必需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正常供应的短缺药,有价格低廉、市场容量小、用量不确定等特点,涉及药品生产、定价、流通、使用等诸多环节。

除定价机制外,部分药企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单一也是问题所在。一旦原料企业生产能力不足、技术改造或控制原料,下游制药企业就会“无米下炊”。比如,2015年*药典提升药品质量指标,全国仅有的京沪两家药企的鱼精蛋白因不符合新标准而改造,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短缺。相较而言,虽然中成药的原料供应周期性较强,但药材可能因种植政策调整、自然灾害等原因减产,同样影响生产供应。

询价采购缓解价格倒挂

药品不能正常供应,怎么办?王咏红介绍,江苏对连续6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的一类短缺药,以定点储备保证供应;对于连续3个月、1个月及以上不能正常供应的二、三类短缺药,采取各医疗卫生机构间调剂使用、省药采中心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协商调剂、询价采购等方式,很大限度保障临床供应。

“接到吴中医药的报告后,我们立即调研分析,确认价格倒挂导致无法正常供应,将该品种列入询价采购目录并实行投标报价。”江苏省药品集中采购中心监管科副科长曹馨表示,很终吴中医药与另一家企业公司以0.98元中标。

而今年3月江苏肿瘤医院等面临的氟尿嘧啶注射液短缺问题,也通过询价采购得以迅速解决。“价格提高到了12.5元一支,市场供应充足,且依旧属于低价药,得到了患者的理解。”童本定说。

但一些药品因标准升级等原因短缺,通过询价也无法采购到,由*定点生产、及时储备成为关键。江苏早在2013年就投入245万元建立了4个省级短缺药储备点。按照各医疗卫生机构上报信息,每年制定一版短缺药目录和相应的年度储备计划,由各储备点组织货源。目前,各地级市基本建立了短缺药储备点,作为补充。

镇江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助理戚园还记得,2014年春夏之交,省内外出现多起农民农忙时误食有机磷农药的情况,*药品氯解磷定告急,替代品碘解磷定只有一家远在开封的药企生产。镇江在进行市级层面调拨的同时,联系了江苏省医药公司。

“我接到电话就连夜赶到开封,这家企业在凌晨4点开工生产碘解磷定,当天上午扛着*一批480盒药品回到南京,紧急办理入库和发放。”省医药公司采购经理许鹏介绍,该公司是全省四家短缺药储备点之一,主要面向南京及苏南地区。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在各地普遍面临鱼精蛋白短缺的情况下,由于江苏药品储备量充足,保障了大量临床手术顺利进行。

另一家省级储备点泰州医药集团的采购总监李巧芳说,承担储备任务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:一些药企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生产指定的低价药,要搭售一些非中标、无产品优势的药,给集团带来损失;另外,储备罕见药有不可测风险,一些紧急抢救药即使几年都用不到,也得亏损供应。为此,江苏省级财政对4家储备点进行专项拨款和托底,省卫计委将在年内会同省商务厅对省级储备点布局进行调整。

动态监测关口前移

“能够及时缓解药品短缺还得益于信息报送。”童本定说。目前,全省各市、县已建立季度短缺药信息报送及动态监测制度,各医疗机构每季度首月中旬将辖区内各类短缺药品种等情况,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省卫计委,统计分析后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布;一旦发现药品供货周期延长等前兆,即启动预警机制。同时,各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共享,互通有无。

药品经营企业对市场供应情况则更为敏感。为构建更为完善的监测体系,实现关口前移,今年3月,省卫计委与省商务厅、食药监局联合在各市遴选2—3家具有较高药品配送服务水平,经营规模大、范围广、诚信高的药企作为短缺药监测哨点,以便早发现、早应对。

目前,我国药品储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缺乏鼓励政策,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。多位医卫系统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强化政策扶持,针对临床必需、不可替代、用量不确定、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药及罕见病药,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药品储备制度,由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采购、储备及调拨。

一位医务工作人员介绍,通过询价采购等方式缓解药品短缺是不错,但药价上涨也给医保带来一定压力。有的地方一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才调整一次医保,衔接跟不上、政策没落地,增加了患者负担。对此,一些医疗机构在空档期采取贴补差价等临时措施保障供应。在药价方面,去年6月以后,大多数药品取消很高限价,价格逐渐由市场主导。专业人士建议物价部门对价格欺诈、垄断等行为加强监管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